新聞中心
NEWS聯(lián)系我們/ CONTACT US
分類:公司新聞 發(fā)布時間:2024-09-23 瀏覽量:864
作為2024“揚州的夏日”文旅消費推廣季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,首屆揚州“七河八島玩水趣”活動本月8日開幕以來,通過打造新場景、提供新玩法,吸引了大批游客,為運河旅游賦能新活力。
活動舉辦地生態(tài)科技新城(以下簡稱新城)成立于2013年底。半年后的2014年6月,揚州牽頭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。
一邊是一座新城的建設開發(fā),一邊是千年運河的保護傳承,新城交出了一張綠意滿滿的“答卷”。
環(huán)境治理,厚植生態(tài)底色
走進新城華豐村,喬灌相間,綠草如茵,運河上的河風穿過鳳凰山林,吹拂到每一個游客的臉上。如果不是旁人介紹,很難將這個綠意盎然的國家森林村和廢品站、砂石場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
“華豐人原先都是靠天吃飯,靠砂石場養(yǎng)活,砂石場是村里收入的主要來源?!比A豐村居民張玉蓮指著不遠處的鳳凰山說,她剛嫁過來的時候,村里磚廠、砂石場和廢品回收站噪音很大,空氣和水質也不好。
面對大自然饋贈的這塊“璞玉”,新城選擇“返璞歸真”:以人大立法的形式對“七河八島”區(qū)域實施“四控一禁”;先后投入120多億元,取締廢舊品集聚點200個,拆除汽車拆解市場、廢舊船只134個,關閉“散亂污”企業(yè)120多家,搬遷全域船廠、砂石場39家,全面淘汰落后產能;綜合整治48公里岸線、10平方公里區(qū)域環(huán)境,植樹造林5000畝……
實打實的舉措,換來實打實的成效:近5年來,環(huán)境質量明顯改善。新城PM2.5年均濃度下降至32.9微克每立方米,降幅達23.3%。
保護修復,筑牢綠色屏障
楓楊、金線側褶蛙、白尾鷂……在新城七河八島,它們的身影立在岸邊、伏在水里、飛在林間。今年春天,新城鳳凰島濕地生物多樣性觀測站成立。
近年來,新城按照“聚集水、留住水、涵養(yǎng)水”的柔性治水理念,制定出臺《生態(tài)科技新城河道整治三年行動方案》,通過截污納管、清淤疏浚、河岸綠化、生態(tài)修復、景觀打造等措施,持續(xù)推進小運河、工業(yè)園河、嵇陳河等黑臭河道整治,累計鋪設河道沿線污水主干管網(wǎng)15公里。此外,新城還打造濱河生態(tài)環(huán),充分利用濱水岸線資源,建設廖家溝城市中央公園、“三河六岸”公園等大型生態(tài)公園。
生態(tài)功能得以恢復和發(fā)展,大自然的“精靈”們也來了?!皳?jù)統(tǒng)計,目前鳳凰島有濕地維管束植物200余種,分布著40多種魚類和多種兩棲動物,聚鳳島一帶有鳥類36科80種?!毙鲁黔h(huán)工辦相關負責人介紹,其中還包括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鴉鵑、白琵鷺、小天鵝等。
綠色發(fā)展,“融”出全新活力
關閉船廠、砂石廠的七河八島,如何恢復“造血”能力?“過去靠水吃飯,現(xiàn)在還是靠水吃飯,但方式早已不同。”新城相關負責人解釋,新城厚植綠色的同時,進一步放大生態(tài)優(yōu)勢,走出了一條農文體旅融合發(fā)展的特色道路。
以“七河八島玩水趣”活動為例,新城推出了水上運動、水鄉(xiāng)風情、水工文化三條線路,充分利用“水”優(yōu)勢,帆船、皮劃艇、摩托艇、槳板、龍舟、卡丁船、水上飛人、沖浪板等多項水上運動體驗,給市民、游客帶來全新的運河游體驗。
良好的生態(tài),為新城引來了大量優(yōu)質的文旅項目,更吸引了大批的游客。省文旅廳智慧文旅平臺監(jiān)測顯示,2023年全年七河八島共計接待游客132.26萬人次,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49.29%;全年過夜游客2.21萬人次,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30.77%。